台灣跟日本一樣是有地震的國家,更是地處近年地震頻發的環亞太平洋地帶。
過去十幾年內,台灣,日本,中國都發生過多次大型地震,
每發生一次就讓Massy又再複習一次地震逃生指南,這次當然也不例外。
雖然以前就知道日本有提倡「每個人家中都要準備人數份的緊急逃生包」這個觀念,
基於惰性作祟,至今都是動動念頭而已,沒有真的付諸實行
但這次看到正因為日本防災措施做得確實,成功地將傷害降到最低的實績,
就覺得自己應該要真的去做了。
畢竟自己該做的都沒做的話,又有什麼臉去責怪政府無能,社會不好?
以下,是綜合日本與台灣網路上蒐尋到的逃生包配備料,歸納整理出來的內容,
提供給有需要的朋友參考。
*逃生包內的必要配備:(非放不可的東西)
一.1∼3天的礦泉水:逃難或被困時食用。
二.1∼3天的乾糧、糧食:逃難或被困時食用,可放一些餅乾、高熱量食品。(注意:以上兩樣要定期更換,避免超過賞味期限)
三.中小型手電筒或頭戴型:裡面先裝好電池。手動充電更好,不必擔心電池放久了沒電。
四.電池:手電筒用電池2份。(也要定時更換)
五.身份證明文件:身份證、健保卡、行照、駕照等證件。
六.現金:零錢和鈔票最好都有、存摺、印鑑。(保單可能也需要?)
*次要配備:(不一定要有,但最好能準備,放在逃生包裡)
一.常用藥品:胃藥、感冒藥、小護士、透氣膠帶(OK蹦)、慢性病患每天服用的藥等等。
二.通訊設備:手機、手機充電器。可聽廣播的隨身聽。
三.打火機或火柴、蠟燭(要外包塑膠袋防水)
四.繩索、工作用手套、橡皮筋、瑞士刀(可開罐)
五.面紙、毛巾數條、生理用品(可當受傷時的止血用品)
六.緊急聯絡用品:通訊錄(含地址、電話)、家人的照片(走散時尋找用)
七.雨具:摺疊傘、輕便雨衣
八.保暖用品:衣服、掌中型暖爐、圍巾、毛毯、廚房用大張鋁箔紙或大型垃圾袋(可防水鋪地用,也有禦寒效果)
*逃生包外的配備:(放在逃生包旁的必要配備,逃生時可馬上穿戴在身上)
一.好走路又堅固防水的平底鞋:最好是不必綁鞋帶的,鞋底也厚實一點。
二.大型手電筒:材質堅硬的較好,配有可收聽廣播的功能更佳。
三.口哨:被困時,只要還有一口氣在,就可以發出很大的聲音求救。逃生時直接戴在脖子上。
四.口罩與防毒面具:避免吸入粉塵、火災煙霧、瓦斯等毒氣。
五.安全帽(或坐墊):避免落物砸到頭,保護頭部。
六.鐵鎚:被困可用來敲牆壁(一體成型的較好)。